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金令牌首页 金令牌猎头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最佳雇主评选 加入俱乐部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会员区   薪酬调查报告登录  
Rss订阅
金融投资猎头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公司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首页 >> 经理人资讯 >> 金融投资 >> 论坛沙龙搜索 精彩回顾 >> 正文

2010中国券商领袖峰会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班长v微博   微信:AirPnP   2010/12/30
猎头职位搜索
猎头|自助猎头
兼职|推荐人才
     2010中国券商领袖峰会

  主题:新征程:中国证券业创新成长之道

  时间:2010.12.23

  地点: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2楼宴会厅1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贵宾,2010中国券商领袖峰会现在开始!有请会议主持理财周报董事总经理梅波先生。

  梅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媒体《理财周报》主办的2010中国券商领袖峰会。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气东至的第二天,也是经历了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之后白天渐渐增长的第一天。按照广东的习俗东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东至大过年的说法。所谓因节之至,阳气始生,当东至之后阳光重新占据,新一年的轮回重新开始。借助这个平台我祝愿各位投资家们从今天开始财富时来运至,身体健康平安。

著名猎头机构推荐金领职位
金令牌搜索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社区 会员
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信息科技部总经理(CTO/CIO)80-100深圳 北京
著名财产保险公司CEO总经理(新能源车方向)400-600万北京 广州
FT500 制造业国际销售公司 国际客户融资部长(贸易融资)180-300万北京 江苏 长沙
财险公司---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80-140万北京 河北
集团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投融资、法务、审计方向) 50-60万 北京 郑州
中型国内财险公司-总精算师200-240万北京 上海
国际保理业务副总经理/副总裁80万+深圳 香港
大型集团公司-深圳前海融资租赁业务副总裁 80-200万深圳 香港

  理财周报创刊于2007年7月,开启了中国财经媒体的新纪元,创立了个人财经媒体的新标准。理财周报是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财富管理媒体,也是最前沿的财富管理支持中心,被誉为财富中国风向标。创刊三年来,理财周报已经先后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零售银行、上市公司董事会以及汽车、金融等领域构建了多个高规格、高水平、高手云集的对话平台。秉承先进的会议策划和管理理念,理财周报的金融系列活动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理财周报以此为纽带,团结了各个领域的贤能才俊,并以此为载体为行业发展摇旗呐喊。

  今天的机会对理财周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理财周报创刊三年来首次举办的证券行业峰会,我们对此寄予厚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聚集行业精英智慧,为光明指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企业成功立碑,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寻找企业成长的路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一分子。

  时至今日,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整整二十年,通过这一代人的成长时间,中国证券市场在成长中壮大,在挫折中前进。然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通过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面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容的需求如何迅速把握投资机会,这都是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毫无疑问,这也是我们今天论坛的核心话题。为此,我们邀请了今年市场竞争中表现良好的企业和嘉宾,通过两场对话主题为大家寻找问题的答案。

  现在,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一下今天的与会嘉宾,他们分别是: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孙方红女士;

  齐鲁证券陈正旭董事总经理;

  国金证券姜文国副总裁;

  德邦证券林燕常务副总裁;

  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顾颉董事长;

  中银国际资产管理部陈益勇总经理;

  申银万国客户资产管理总部单蔚良总经理;

  长江证券资产管理部张义波总经理;

  海通证券资产管理部卢文伟总经理;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徐敬耀副总经理;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崔春执行总经理;

  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胡华勇总裁;

  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银行事业部曾年生总经理;

  广发证券资本市场部朱项平总经理;

  国金证券投行张玉忠董事总经理;

  广发证券投行管理总部何宽华副总经理;

  民生证券胡卓敏总裁助理;

  山西证券刘润照总经理助理;

  第一创业证券郭小军总经理助理;

  财达证券张伟林总经理助理;

  海通证券深圳分公司邹爱海总经理;

  宏源证券深圳投行部江曾华总经理。

  出席本次峰会的理财周报主办方领导嘉宾和合作单位嘉宾是:

  理财周报夏日主编;

  理财周报罗周执行主编;

  理财周报谭昊副主编;

  汇添富基金公司于东升副总经理;

  中国香港董事会研究院计骅首席研究员。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以上各位嘉宾!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论坛环节,今天下午整体会议分为两个大的环节,一是下午举办两场对话,晚上有一个中国券商“金方向”奖的颁奖典礼。因为嘉宾的时间原因有冲突,本来今天下午是三场对话,现在改成两场对话,有点小小改动,请大家见谅。

  在论坛开始之前,首先请出主办方领导——理财周报主编夏日先生致辞,掌声有请!

  夏日:刚才梅总讲了很多很喜气的话,以前参加过理财周报活动的朋友都说过,参加完我们的会议之后买股票都涨的很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办方,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理财周报欢迎诸位的光临!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二十年如同一个神话,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3亿元发展到超过30万亿元,上市公司从8家到超过2000家,成交额超过40万亿,融资3.6万亿,分红1.6万亿,无论是沪深两市总市值规模的演变还是上市公司数量的飞跃扩容以及成交额的急剧攀升,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券商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在二十年里发生了很多让人难忘的重大事件,中国券商从小到大、由弱而强,历经多轮行业的重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仍蓬勃向上,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品不断丰富。同时,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效应在不断增强,为中国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市场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理财周报虽然创刊至今只有三年多,但是在财富类媒体中正以高速成长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理财媒体的领军品牌。理财周报创刊之初每期32版的内容高度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2010年更是增加16个版的机构投资者版面,确立了对机构、机构投资、机构投资人的标杆,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报道水准。而且,我们和国内领先的七大门户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让我们的新闻引发更多媒体对中国证券业的报道。现在,理财周报在已有的北上广等基础上,已搭建的平台包括年度3000家族排行榜为载体的富豪平台,以100个城市空间为载体的理财俱乐部平台,以寻找中国基金公司为载体的基金公司平台,还有零售银行平台以及以保险资产管理为载体的机构投资平台,以私募英雄会为载体的私募平台。同时我们深入到4000多家证券营业部,把理财周报与中国最活跃的、最有理想的投资者拉进来,我们成立专业的团队深入到各大银行,把理财周报与家庭捆绑到一起,实现财富周刊的中间内核。

  今天2010中国券商峰会的主题是:新征程-中国证券业的创新之道,以变革创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经历风雨的券商成功的秘诀。我们期待通过与券商的交流与互动、探讨与碰撞,为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相信发言嘉宾的独到见解定会为出席峰会的嘉宾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收获。

  最后,我代表理财周报再次感谢所有到场的嘉宾,希望大家在这样的论坛中能畅所欲言,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夏日主编的致辞。接下来进入对话环节,“创新”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总的主题是新征程—中国证券业的创新之道。创新不仅是当下券商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中国证券业想基业常青的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用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充分探讨一下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因为目前巨额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快速增长的富裕人群以及持续旺盛的理财需求,已经让我们的券商们感觉到资产管理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有各种各样的资金和机构进入这个行业来逐鹿天下,有些券商已经成立了独立的公司,有些券商已经加大了对部门的投入力度。

  券商对未来的资产管理市场究竟抱着怎样的竞争态势,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冲动和野心?

  我们请出今天第一场的对话嘉宾: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孙方红女士;

  中银国际资产管理部陈益勇总经理;

  申银万国客户资产管理部单蔚良总经理;

  长江证券资产管理部张义波总经理;

  海通证券资产管理部卢文伟总经理。

  同时,有请出本次对话的嘉宾主持——理财周报谭昊先生。下面的时间交给谭昊主编。

  谭昊:谢谢各位嘉宾,刚才梅总和夏主编在致辞中讲到今天是一个喜庆而特别的日子,因为是东至的第二天,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叫“东至一阳升”,开始升温了,我们在理财周报的封面做出一个非常温暖的封面,春天快要开始了,实际上广东的冬天也像春天一样温暖。在即将生机焕发的过程中,在阳气开始的阶段我们的券商对资产管理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先跟陈董交流一下,今天对话的主题叫资产管理扩张的新冲动,您觉得您有这个冲动吗?

  陈益勇:冲动不好说,但一直有信心和希望,我们券商作为中国资产管理的一份子,它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所以对于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券商所形成的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理念,对规模的形成、对市场的扩大、对投资业界的提高、对客户的服务会做的越来越好。

  谭昊: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银国际目前在这块的现状?

  陈益勇: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券商,是中国银行全资附属的中银国际香港在国内的企业,是唯一具有A股牌证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是2007年拿到牌照,一开始就立足于创立自己的品牌、创立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市场里经过两到三年打造一个品牌。目前来讲,我们从2009年成立第一个产品到现在正式发了四个产品,有股票的、有货币的,逐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线。在今年的市场投资里所有的产品表现非常突出,未来将继续完善我们的产品线和体系,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

  谭昊:谢谢陈总。下面跟张总交流一下,我们知道长江证券资产管理存在的时间非常长,中间经过了很多波折和走过很多弯路,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就我个人感觉能够触摸到这种冲动,大家觉得是不是到新的出发点要去做一些事情,你作为业内人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义波:证券公司做资产管理业务的时间很长了,大家回顾一下历史,证券公司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从证券公司成立之初开始,只不过因为以前的一些不规范做法被叫停,2010年重新开始,证券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启动。目前情况下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发力比较大,也是证券公司生存的必要,如果未来国内的券商跟国外券商竞争的话,把业务分成两块,一块是经纪业务,另一块就是资产管理业务,现在对所有证券公司来说都非常重视资产管理业务,原来有8家证券公司做资产管理,现在有40多家证券公司做资产管理业务,对每家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数量和规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这个冲动已经很久了,但经历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监管部门管理日渐放松,我们相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会有大的发展。

  谭昊:您刚才提到很短时间内从8家一直到40多家都进入这个市场,我相信未来两年会有更多券商进入这个业务,它是不是会从蓝海变成红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义波:我们也对国外理财市场做过分析,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理财市场的需求增长是非常巨大的。假如把理财市场做划分的话,银行占最大一块,第二块是保险,第三块才是基金,第三块业务跟前面两块业务比较起来规模相对比较小,市场潜力是无限的,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资产管理业务跟其他业务不一样,这是我长期的观点。美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有很多巨无霸,也有很多小公司,大家在这个行业里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能够用自己的特点满足客户的需要,每个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由于现在我们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再加上现在可投资对象、可选择对象太少,所以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的速度是很慢的,这一点可能会导致竞争比较激烈,但随着市场的增长大家的竞争应该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激烈。作为一个机构也好,作为一个投资管理人也好,更多的是达到向你客户所承诺的投资目标和投资预期,每个投资机构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投资机构所满足的客户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情况下每家机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道路。

  谭昊:谢谢张总,您刚才提到这个蛋糕很大,只要做出特色大家都有汤喝。下面一个问题跟孙博士聊一下,我们知道孙博士主要在研究这一块,因为券商的研究团队是比较强的,您觉得这一点会给资产管理业务带来良性的东西吗?

  孙方红:良性的互动在平安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与宏观经济、市场研究的层面和资产管理的同事们进行交流,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关注宏观大势、对市场的判断,行业研究员是负责研究行业问题。作为投资人直接用钱去买这个公司,要有年终回报,从投资到回报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需要研究人员对市场的研究和他所能带给投资人的价值。

  谭昊:现在从投资到研究这块有什么好的机制吗?

  孙方红:目前不是太容易说清的一件事,因为现在管理是比较严的,防火墙的防卫也是比较严的,特别是交流投资标的的时候有严格的控制,对于研究员来讲更多看行业、看比较好的标的。

  谭昊:接下来跟单总交流一下,我们两个月前在上海做过交流,当时您的观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您有没有新的观点跟我们分享?

  单蔚良:今天代表券商资产管理这个行业来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感冒,为什么感冒呢?我上周在上海,然后到了三亚,又从三亚赶回上海,这周到了深圳,就这么折腾所以感冒了。一个人感冒不是他是否身体健康,而是他遇到风险的时候是否扛得住?回到资产管理行业,不见得每次都追求最高的收益,关键的是面对重大风险的时候你不能回避它。什么叫财富管理?就是通过我们主动的、能动的行为取得风险和收益平衡,在相对风险较低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相对高的收益,这就是财富管理。并不是追求最高的收益,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更高的平衡,就是所谓风险少一点但收益大一点,不断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好的资产管理者。我们追求的是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而不是一天两天。

  刚才谭主编说到冲动的问题,冲了好几年但是没有动,只冲而不动,到目前这个状态券商有可能是可以动的。我的第一个判断,当前的理财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需求旺盛导致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从两块来看:

  第一、看市场本身,首先是市场本身对理财存在的重大需求,大致有三方面:一、今年年底居民存款可以达到30万亿,居民存款每一年都在增长。在已经确定高通胀的周期下,这30万亿会导致重大的理财需求,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存款搬家”的问题,这30万亿当中有多少有理财需求,我相信这是非常大的。二、市场存量,目前中国证券A股市场忖量流通市值将近20万亿,我们做一个比较,在美国成熟市场90%的交易量是通过机构,有各种各样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在中国大部分不是由机构完成,如果中国的机构交易逐渐向80%、90%过度的话会带来新增8万亿的需求,这8万亿需求就是存量的转化。三、今天的会议是媒体对券商资产管理重新认识的过程,随着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其他理财产品有没有可能向券商转化呢,我觉得有,主要分三块,一是相对比较稳健的理财,随着证券市场或与风险相匹配的特性,这5万亿的理财产品会随之转化;二是3万亿信托资产,目前信托开立证券帐号受到了限制,原来信托活跃的资金参与A股市场活跃资金的话不得不面临转轨,现在是不是会通过其他平台或者券商平台做;三是企业年仅和社保基金,目前来看国内的社保和年金大概是五千亿,随着不断壮大企业年金会越来越大,目前看社保和企业年金会重新向券商开放,这又是一块增长。所以这个市场是不缺资金的,我们判断需求非常大,我们要做的问题是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

  第二、政策扶持,刚才张总说券商理财,券商的规范化理财从光大发的第一个产品开始,06年、07年、08年三年发了35个产品,到09年发了45个,今年发了91个,也就是说09年券商发产品的速度相当于前三年的3倍,2010年相当于前三年的4倍。我们可以把券商的资产管理做成中小板、创业板,可能我们的基数很低,加在一起1700亿左右,和基金没得比,和其他更没得比,虽然我们小但我们有潜力,你可以视为创业板或中小板,它的成长潜力非常大,基金一年有20%-30%的增长就很好,我们是50%、100%非常好,如果像2009年和2010年的增速规模的话未来五年会非常好。到2013年左右把券商这块做到5000亿,目前基金是2.6万亿,到那个时候基金的规模大概到3.2万亿-3.5万亿,那个时候虽然差距还是2万多亿,但倍数差的很少,基本可以有不同的声音或者说这个市场会有不同的判断,这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造成了投资市场部均衡,随着多层次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市场会越走越健康。二、品种的创新包括审批流程非常非常快,以前审批一个产品经常要半年、一年时间,现在最快的一个产品是十天,我们上一个产品小基合十天就批下来了,这体现了管理层通过行政准入、加快审批,正因为有政策上的支持今年才有91个基合理财产品。

  第三、最近监管层在征求券商的意见,从券商自身来说,我们想做的一件事是希望把券商理财产品准入门槛降低,以前是5万、10万,现在是不是可以降,如果降到3万、1万我们面对的是成几十倍的客户,这是有可能的。目前管理层做调研的目的就是想改进,这一块是有可能改进的,如果这一块有所放宽我们面临的是各种各样要做的市场。刚才讲蓝海红海,所有的蓝海都会变成红海,但在红海中会产生新的蓝海,在发展中总有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就是蓝海,随着监管不断放开券商有很大的空间。

  另外谈到行业,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问题,我们做什么事情?证监局开了一个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路,对券商资产管理管理比公募基金更专业、比阳光私募基金更有公信,我翻译成普通的表述就是说我们要比公募基金做的高,通过我们的操作波段做到比公募基金收益高,但比私募基金更安全,把这个债当成一个相对比较的东西,我们的定位是走差异化的中间化发展道路,然后成为资本市场中稳健的首选合作伙伴。我们做的不是收入最高的,但我们的收益不比别人差太多,但我们也不是做完全风险,我们做的是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有相对较高的收益,却不是最高的收益,这部分客户就是我们以后发展的空间。在今年这样一个相对比较难做的市场,从行业角度来说券商比基金要做的好一点,不是我们水平比他们高,是因为市场提供了战场,喜欢做波段的风格能够站得住市场。

  最后市场分两条道路,一是不断提升我们的管理业绩,在市场创造相对高的收益,使得我们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与别人相比有好的业绩。二是通过产品创新不断地走,通过产品创新成为投资需求的整合者,他这边有投资需求,那边有资金,整合起来参与市场。最后按照这样的道路,往后冲动会化为实际的行动,最后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谭昊:谢谢单总,单总思路非常清晰,从30万亿的存款到5万亿的银行理财,而且我觉得你说的非常有感染,你把券商比作创业板和中小板,假如是一场路演的话你已经把我说通了,我会买这样的股票。海通的卢总有单总这样乐观吗?

  卢文伟:现在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一块,刚才单总说的数据我们都在密切关注,我不久前听到(夏丁)演讲,最大的市场是银行占40%,其次是保险公司占32%,然后是基金公司大概25%,剩下的券商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现在券商发生基合理财产品的份额总净值大概1200亿,跟基金相比还是非常小的数字,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之大。

  第二,从券商的模式来看,回顾一下发展的历史,券商早期的起家业务是投行业务,做债券、股票的承销发行,然后是经纪业务,最终阶段是资产管理业务。现在国内的券商基本难以改变经纪业务利润贡献占绝对大头的局面,经纪业务从某种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是很小,资产管理业务是更有高度,资产管理业务表现最好的券商大概占利润贡献的不到10%,去年东方证券有2.5亿的净收入,包括像中金证券大概是2亿左右的净收入,占他们总收入的比重还是很小的。各大券商把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非常重要的业务,有些券商作为战略性的业务在做。做的好的有些大券商、有中型券商甚至有一些小券商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很猛烈,应该说跟各家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位、政策扶持以及资源调配有很大的关系。趋势是很清楚的,各家券商都不敢轻视资产管理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券商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状况来看,像今天的会议给大家提供表达自己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呼吁,应该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最有价值的一块应该是集合理财,专户理财这一块有些券商做的比较大,但大部分券商占比比较小。对于券商来说,虽然会把券商集合理财定位私募产品,但更多体现了公募产品的特色,比如非限定型是10个亿,限定型的是5个亿,但基金公司做的事情完全渗透到券商可以做的领域,比如说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都是之前大家默认的券商的专属领地,券商和基金公司在互相竞争,而且基金公司明显占绝对的优势。我们知道之前能够做集合理财业务的券商只有少数几家,现在能做的有40多家,产品的发行早期监管层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这块是非常审慎的态度,批一个产品的周期可能长达一年半,真正券商的数量也就是从09年开始,集合理财产品总共588亿,2009年有47个产品,2010年提到94个产品。

  06年、07年市场份额扩张最好的时期是券商产品批的最缓慢的时候,现在市场参与者增多,产品数量批的很快,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每只产品发行的规模跟早两年有很大的差异,这不光是券商发行的情况,基金发行方面也是如此,基金今年发行的平均规模是18亿,如果除了银行系的基金规模只有8个亿。希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能够有比较大的规模出现,实际上也要靠大的背景,市场融入度比较高,大家的参与热情比较大,从这个角度说这确实是一片红海。

  对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这块将来的发展方向,从空间上看毕竟我们有71万亿的M2,我们有接近30万亿的储蓄存款,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大家的理财需求日益增多,这一块给券商提供了做大蛋糕的空间。但整体的蛋糕在不扩张的情况下券商怎么扩张自己的份额,一是来自于监管层政策上的支持,二是来自于券商本身对这块业务的管理和开发,说白了资产管理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优秀的投研团队、优秀的营销团队,日积月累会形成领先优势。券商这几年从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到公司的资源资产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人才竞争的过程中券商薪酬体系的改革也在越来越证券公司里提到重要位置,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我非常刚才夏总讲到的券商的差异化竞争,和基金公司相比,在牛市和熊市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表现,尤其在牛市里能够跑赢基金公司的产品很少,实际上在单边市场上基金公司具备很多优势,但是券商也有自己的产品设计,证监会对券商也有要求。阳光私募在市场上受到大家的关注,更多来自于他们在牛市里有突出表现,在熊市里能很大程度规避下行的风险,这也是为券商将来的投资风格和差异化提供一些启示。

  作为券商的理财产品能在市场上胜出,单看一个周期或一轮牛熊转换不一定能看得出来,但如果体现出阳光私募所追求的绝对收益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避免下行风险,同时能够降低产品波动,这样日积月累肯定会吸引忠诚的客户。这对券商的投资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有一个笑话说既要追求绝对收益,不要追求相对收益,众所周知,虽然基金公司每周都有排名的压力,但也有第三方媒体机构和数据提供者热衷做这样的数据分析,券商产品表现每周的排名历历在目,实际上券商对排名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基金。我们说既然要求打好篮球又要踢好足球,这是一个具有高难度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好券商就能够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风格,把业务做大做强。

  谭昊:您刚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资管业务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谈到人才就涉及到薪酬、体制等等。上次在上海跟单总交流的时候,单总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像食物链,公募从券商挖人,私募又从公募挖人,形成这样一个链条,听起来我们券商还蛮吃亏的(笑)。刚才单总认为资管的收益比公募高、比私募安全,前段时间我做过一个统计写在我的专栏里,从今年的业绩看50%的年收益是一个分水岭,所有的公募基金没有资产收益超过50%的,但对于阳光私募来说前十名都是接近或超过50%的,当然有很多原因,规模的大小是一个因素,今年的振荡市也是一个因素,但我相信背后确实有体制的优势,最后呈现出的业绩会有差异化。

  接下来的话题想跟大家聊一下大家对资产管理目前的体制机制是否满意?有什么创新的地方?请陈总先跟我们讲一讲。

  陈益勇:投资银行尤其是资产管理,包括品牌、包括投资业绩都是从业人员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要非常积极主动乐观地承受压力制造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这样才能产生收益,才能实现对客户的保值增值。所以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文化氛围,投研团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人生团队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业绩好与坏、投资业绩是长远或临时的。作为投研团队,如何形成一个好的投资文化,我们大家在一起做什么,投资是什么,投资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来发财,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团队的理念、投资的文化、对生活认同的态度是首要的,它比薪酬、提成奖励更重要,我把它放在第一位。在文化认同的情况下这个团队才能抗拒风险,创造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是第一位的。

  第二位是公平的或者激励机制,券商集合理财或私募为什么能形成世界资产管理业务的一个分支,并不是这些人强,不是投资经理在这个公司不行,在基金公司就行。投资者有另外一种需求,我赚了钱才能拿钱,私募也好、对冲基金也好、集合理财也好,是建立在共同竞争的基础上,既然产品是这样,对从业人员来讲实行正向激励也是必然的,从事的业务是这样的激励,人的薪酬也有这样的激励,这是比较合乎道理的。

  现在从券商到基金公司,我倒不觉得券商的薪酬和机制就比基金公司差,我们公司的团队人员都是从基金公司来的,并不是说我这边的薪酬比基金公司高,他主要还是认同这么一个事业、这么一个理念、这么一个做法,同时你也有一个他觉得比较好的方向,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美好的未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随着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强,你才有能力和实力去构造更加和谐、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制。

  所以,目前来讲还是怎么把实力做强、把业务做大的问题。我觉得各个公司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私募、基金、保险没有什么独门暗器,作为一个立志于长期投资于资产管理事业的公司来讲不赞成简单的算术提成模式,但实行长期激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发展方式。

  谭昊:张总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体制机制这一块您觉得符合现阶段资产管理发展的要求吗?

  张义波:我跟陈总的观点有点不一样,现在这种模式有更好的激励机制的话可能更好,但我们是不是一定需要呢?我觉得事情不能过度,正像激励过度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投资经理拿走客户资产冒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在合理利益机制方面有一个度需要把握。在目前情况下或者在中国目前市场情况下,国内的证券公司都找不到合理或有效的办法,大家做这些事情的话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刚才分析了市场和其他竞争者的情况,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很充分的。我是从基金公司出来的,我觉得基金公司的这种情况还是有些问题,对一个基金经理来说,如果他想把业绩做好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头到尾都是重仓,因为只有在牛市里面做了前三名人家才会记住你,你在熊市里做了前三名没人会记住你,所以他就会一直不停的重仓上去。我个人认为现在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在单边的牛市或单边的熊市都体现不出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我们让客户认识这种优势非常漫长。我也认为这个业务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认识的过程和道路比较长,我们做这个事情最好做好十年的准备,让客户去接受。

  至于体制方面,现在提倡创新,业内也有些不同的看法,现在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券商内部做资产管理业务或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要在机制体制上有突破。

  谭昊:您觉得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会是一个方向吗?

  张义波:从这个业务的发展过程上来讲最终要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比我们做一个部门是一个更高的平台。

  谭昊:您觉得券商在激励机制方面跟公募有差距吗?

  张义波:我在两边都待过,从激励机制来讲,券商与公募在正向激励方面没什么差异。

  谭昊:奖金数量差不多?

  张义波:在可支配资源的情况下差不多,大家的分配原则是差不多的。

  谭昊:单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单蔚良:刚才陈总说的比较好,待遇一下跟国际接轨,待遇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做过人事,中组部发过一个文,顺序先是待遇后是事业然后是感情,待遇是现实,事业是远气的,感情是软性的。以前同样的岗位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工资差异超过15%就会导致人才流动,别人工资比我高15%,他挖我我就愿意走。我们做资产管理业务跟大家谈前景很美好,我能做的事情是别人15%要走,我做到这50%之内他可能不会走,如果别人给他加薪没有加到50%的话他可能就不会走。今年下半年我们有一个改革,上半年我们三个月之内有三个人被挖走了,因为人家出了四倍的工资,我们分管的老总让我做思想工作,我说不用走了,挖我我也走了,这不是感情的问题,做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有效果,但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后来领导说加工资。其实不多,这块不成问题,今年排十名的券商我相信利润都有30%多,这里面随便拿出一块放在这上面就够了,而且资产管理业务弹性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好,有了好的团队、有好了的业绩、有了好的品牌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不见得大券商就走的好,做投行三年一个项目,做经纪业务要布网点,做资产管理相对比较简单,一定要有好的人、好的系统。

  我们讲投资逻辑,什么叫投资逻辑,正的推过去,反的能推得过来,有好的投资薪酬才有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有好的投资业绩,有好的投资业绩才有好的投资品牌,有好的投资品牌才有好的投资规模,团队、理念、文化捆绑才是有效率的。我想从公募基金挖人、我想从私募基金挖人,为什么能挖得动人?就是因为薪酬差的太远。现在公募相对我们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然后再谈私募,老说私募基金做的好,为什么私募业绩做的好,因为它有压力。公募基金包装的好,大家有光环,然后到处忽悠客户,而私募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所以它必须做的好,但我们看的时候只看到50%、60%、70%、80%的收益,但没有看到08年很多做私募的消失了,因为亏损,没有交代就走掉了,所以做私募有破釜沉舟的压力。

  上次我就说阳光私募面临着怎么把个人品牌转化为个人品牌的过程,靠一个基金经理是撑不起一个公司,但品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刚才义波说十年,但我觉得十年太久了,我们需要三年五年,用相对比较快的时间在行业树立起我们的品牌,这样将来这个市场就是我们的。

  谭昊:您刚才谈到了待遇、事业、感情的顺序,陈总认同这个吗?

  陈益勇:这是中组部提的,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刚刚讲到薪酬,薪酬工资行业应该是差不多的,不会差别很大,关键在于机制,你怎么衡量机制,刚才张总讲有度的问题。如果公司基本薪酬跟人家差一截的话,那肯定容易被人挖走,如果差别不大就靠长远的东西,因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到底是看收益率还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我是看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从这个角度讲不希望基金经理由于个人欲望冒很大的风险,这样对团队、对客户也是不利的。从这个角度讲,从体制设计上讲不想形成直接算术的公司。但正向激励绝对是我们这个行业赖以生存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谭昊:在分歧中达成了共识,就是要正向激励。卢总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觉得这个度要怎么把握?

  卢文伟: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是品牌、一个是团队,怎么样去树立品牌,实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产品、业绩和营销能力。一、如果我们设计出非常新颖的产品或者产品非常切合市场的需求;二、业绩是我们吸引客户最根本的;三、酒好还要会吆喝,还要有一个好的营销团队。这几方面都离不开人,尤其是有本事的人才。现在资产管理业务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未必能做下一个项目,但一个投资基金经理把一个产品做好,在渠道里得到认同,接下来规模应该就是正向,一个产品做砸了可能要三年才能爬起来。做资产管理有三个最关键的字,就是业绩、业绩还是业绩,能够在这个市场上有比较稳定的投资业绩是很珍贵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用很高的薪酬留住资本市场上具有优秀业绩的研究员。

  资产管理还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利益,短期可能请了一个有名基金经理,但团队建设没有做好,只有一两个人没有形成投研团队的支持,也会造成隐患。怎么留住人是一个问题,怎么培养人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也经历过这样的案例,尤其是我们研究所,拼命培养优秀研究员,培养好了之后就被别人挖走了。对券商资产管理和基金公司也是这样的,培养的人要能够留住。你要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品牌必须有一流的团队,不能指望一流的业绩由三流的团队去做,一流的团队最主要的还是机制,机制包括薪酬体制、企业文化,在光大的时候我这样激励我们的团队,我们给的钱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我们想想在这个团队里我们学到的东西可能很多,打个比方,你是踢足球的进入了皇家马队,哪怕你是个板凳队员到了中国国家队也是主力运动员,你的身价能够提起来,除了薪酬之外怎么形成好的环境有利于留住人才。有些事情确实不是我们理想化能够做出来的,这是市场的现实,没有一流的薪酬、一流的待遇,单凭感情留人只能留一时,不能长久留。

  谭昊:你理想中的机制是什么样的?

  卢文伟:以并不很昂贵的薪酬打造了一个团队,外面给我很多钱,但离开这个团队但我觉得我失去了很多。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现在的市场中只能向往,也许制造了这个环境可能是在家里坐着了,市场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谭昊:单总,你认为目前市场机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吗?或者你认为机制是比较合理的?

  单蔚良:可以改进的话就是在收入分配这块,只要差距不是太大就可以,,有些基金经理在公募做的好,到了私募以后做的也不一定那么好。怎某做?一方面要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直接拿到手能看到的东西;另外看不到的是团队对你的支持,包括研究方面的支持,你在这边能做到这样的业绩,离开以后你做不到,在这边互相关心,坦诚相见。最后把个人的收益和整个组织团队收益的发展方向完全趋同,目前说老实话不能说你胖就喘,我们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地步,只是在原先收入解决温饱情况下再想这个问题,先把事情做好,先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做好,我相信该有的一定会有。

  谭昊:孙博士有什么样的看法?您不在这个体系内,你主要在研究方面,对这块有什么看法?

  孙方红:我们作为研究员其实是卖方,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有个感受,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做资管的,我们更多的是受人之托去理财帮大众的资产实现增值的过程。不管从研究员的角度讲还是从我个人角度讲,更多是讲责任感,在这个之下才能谈到是不是能为研究员带来收益,包括薪酬体系或激励机制,其实最终还是需要激发我们能够为委托人创造价值,说的可能比较高。作为研究员我也会考虑如果我有钱会把钱放在谁那儿去做,在所有和我竞争的对手里能够给你比较好的承诺或业绩,真的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

  谭昊:今天大的主题是围绕创新,在资管这一块未来的产品创新会比较大,陈总属于银行系的资管,可以这样理解吗?

  陈益勇:就是银行。中银国际是所有商业银行里唯一能够进行A股市场全牌照的公司,别的银行不能有,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是单一的产品,考虑更多的是我们怎么满足客户的需求,现在中国的市场也没有到私人银行的概念,是大众理财的市场,基金也好、一对多也好都是集合,中国的老百姓过去十年跑步进入小康社会,实际上老百姓的财富集中在50万-100万的阶段,我们更加注重于面对大众理财怎么设计产品,并不一定只是做高端。中国现在几十万亿的理财市场大部分是银行固定收益,那是最确定的一种收益,不在乎一年赚百分之多少,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把这个市场做起来对品牌的树立和渠道是很有好处的。

  今年年初我们设计一款产品,和货币基金进行替代的一款产品,具有网下申购的能力,经过十几个月了,年化收益率是5%-6%,满足银行客户的需求很有市场,对于我们的品牌树立和业务发展很有好处,并不一定像买股票一年要获得多少分成,这是跟客户比较接近的条件,了解客户的需求,因为银行产品的特点和缺失怎么补充这一块。

  讲到销售渠道,我们理财产品好但很多专业机构不投我们,保险公司、国企就没有券商的这个概念。第二是不宣传。第三是要签纸质合同,销售渠道的创新和改进对产品的规模扩大非常重要,当初物极必反,矫枉过正,最近推动电子化的方式,电子化合同推进以后对我们的销售和产品无障碍到达客户,用网银进行销售、赎回、申购,这都是对券商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的创新模式。

  谭昊:先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按需设计一些产品。张总那边主要的渠道是营业部还是什么?

  张义波:我们自己的营业部和银行都是渠道,但我们营业部的客户不是我的目标客户,我的目标客户就是银行中高端客户,现在整体份额里银行渠道销售的比我们自己公司渠道销售的多。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产品创新就是改变产品的风险特征,如果改变不了风险特征,我认为其他的都是对客户的一种服务,不能叫创新。所以做产品本身的创新还是非常难的,在合理风险范围内给客户合理的回报。大家可以看到发了这么多基金,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产品创新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谭昊:单总怎么看渠道和产品下一步的创新?

  单蔚良:最近我做了一个分析,客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财富在1000万以上的客户,这些客户主要分布在私人银行里,这些人的特征是什么呢?他愿意冒险,但是希望有高收益,所以对应这些人市场上的产品要么是券商的小集合、定向理财,要么就是基金的一对多或基金的定向理财,银行渠道很难给客户提供高收益的产品,这些客户基本上是通过基金。二是零售类客户,主要分布在银行和券商营业部,主要特征是资金规模量很大,但他对风险有要求,他希望风险小或无风险,他不期望很高的收益,每年给他做到5%-6%的收益他可能就满足了,这些客户以什么方式满足呢?主要以银行产品为主。对券商这些人呢?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渠道,可以把券商或基金产品引入到这个渠道里,或者资金的总产品拿出一部分这些或有风险、或有收益的产品。三是企业机构,他们这些人的特质是什么?就是要保本,不能承担损失,希望有固定的收益、稳定的收益,希望你给我一个承诺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达到一年的收益是多少,5%可以,4%也可以,特别是大的机构央企不希望存在风险,赚多赚少没有问题,问题是不能有风险,在零售市场一个客户十万、八万买卖的很累,但在这个市场里经常三亿、十亿、二十亿,他们说康师傅有200亿现金,如果放在银行存款2.52或放在其他公司不太保险,如果给他固定6%的话他会很愿意。

  为什么做资源的整合者呢?刚才义波说的非常对,产品创新就是改变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属性,我们不能保本保收益,但我们能不能引进保本保收益的人,他保本保收益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还没有做的很细,但在券商里尤其是集合理财产品里面引入不同的渠道,一些是承担风险的、一些是用来保本的、一些是用来保收益的,形成一个投资组合,如果这个市场能够做成是最大的,有几万亿的市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用为找客户而担心,客户从现成的市场里面来,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相信业务会发展的非常快。因为今天是行业讨论,不谈具体的市场,如果达到这样一个结构的话,40%以上的银行客户回转到我们这边。

  谭昊:市场上是不是有类似的产品,比如在信托这一块?

  单蔚良:有,但信托现在的问题是被整顿,帐号没了,新的帐号开立不出来了,据我们了解不能开立帐号的情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得到改善。

  谭昊:你觉得这一块能把产品设计出来就有很大的收益?

  单蔚良:产品设计出来,还要有主动控制的能力,否则没有人买这个产品。

  谭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问最后一个问题,各位都是投资的高手,请简要谈一下对明年A股市场的看法,包括大势和非常看好的板块。

  陈益勇:对中国资本市场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中文词汇我们现在用“谨慎乐观”、“振荡向上”等等,机会肯定有,像今年这种行情可能会成为今后市场运作的特点,换言之,说到6000点可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的市值会翻一倍,但我并不做具体的预测。

  张义波:简单的讲两个观点:一、这个市场还是个振荡的市场,这个市场对我们证券公司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涨了调一下,然后再涨再调一下,这样对我们证券公司是最有利的。二、在市场的选择上,比较靠谱的是两类,一是消费,消费主要是看好中低端消费品;二是未来在中国真正有竞争力的是先进制造,其他的像新能源、新技术都不是。

  孙方红:我简单说说我们大的判断和看法,从宏观到市场从上到下的逻辑来看主要是三块:一是明年的宏观经济增长是不是给市场大的支撑?二是政策会不会给市场带来大的变化或冲击?三是流动性在明年的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尽管现在的通货膨胀是比较高的,而且明年上半年会持续冲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还没有结束,但明年全年通货膨胀的水平还是客观存在。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既然有结构调整,既然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扩大的机会,我相信这个市场支撑的底应该是比较清晰的,大的向下空间也不大。

  从政策角度来讲,短期政策上看管的比较紧、比较严,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房价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变化会给市场带来阶段性冲击。

  关于流动性问题,从国内流动性来讲我们说存量资金不够大,增量资金从央行管控的角度讲可能会趋于减少,但是海外流动性的流入我觉得明年总体倾向于对市场有一定的支撑,但我觉得这个不确定性比较大。

  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我觉得明年整体市场向下跌的空间不大,但总体向上或持续向上走的行情也比较难以实现,恐怕阶段性行情出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另外结构性的机会也是比较多的。总的判断,我觉得明年的市场和今年的市场类似,有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市场的活跃度是一定可以维持的。

  谭昊:具体的板块谈一谈吧。

  孙方红:股票不说了,板块方面还是要看消费,有特殊壁垒的用品可能会更好一些,类似有自己独特产品品牌的、别的公司短期内很难进入的是比较好的方向。另外像高端制造这一块有一些东西是可看的,特别是高端精密加工这一块,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我们的制造能力足够大,我们生产产品的能力足够大,但是产品更新换代升级中间的连接环节会比较好,我觉得在未来发展中空间是比较大的。阶段性的像房地产也可以看,只不过要很好的把握估值,我觉得房地产板块反弹的高度需要谨慎。

  单蔚良:我认为明年还是“振荡向上”,为什么振荡?在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高通胀的背景下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不确定因素。投资的方向跟张总的看法差不多,我们选择两个方向,如果每年都有30%的增长,这种企业你拿在手上放着就行,一是有确定的业绩增长。二是有独特的技术,这个技术别人没有我有,而且我可以做的更好。从这两个方向看一定可以有好的增长。

  谭昊:我觉得去年是冲而不动,大家都想冲但不动,今年真的有点冲动了,发了这么多产品,到明年、后年是一个后积薄发的过程,毕竟资产管理在券商里有天然的属性,前几年暂时落下了一段,但这几年大家憋着一股气,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好的,我期待行业的发展,也期待各位爆发式的增长。

  谢谢今天参与的各位嘉宾。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五位资管领域的专家给我们探讨了一场关于券商和资管领域的核心话题,他们非常细致而有耐心的展望探讨了资管发展的新课题,也展望了资管扩张的新思路。刚才的对话中有分歧,但也有共鸣,有创意,更有信心。就像刚才谭昊所说的一样资管前两年是冲而不动,今年确实有了非常强烈的扩张冲动和趋势,我在这里也祝券商资管行业一路走好,生意越来越红火。

  2010是IPO狂热的一年,尽管离2010年结束还剩几个交易日,但截至12月1日,沪深两市IPO共314宗,融资总额达到4505.2亿元。这个成绩已经显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今年仍然属于A股。在资本沸腾的时代,在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国内投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投行的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二场的对话嘉宾,让他们给我们谈一谈资本沸腾时代的投行竞争力。他们是:

  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胡华勇总裁;

  广发证券资本市场部朱项平总经理;

  国金证券投行张玉忠总经理;

  光大证券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王金明

  广发证券投行管理总部副总经理何宽华;

  万全智策执行董事崔红。

  有请本次峰会的嘉宾主持:理财周报主编助理、理财周报IPO实验室负责人汪江涛先生。

  汪江涛:确实如这次主题所说的遇到了资本市场投行沸腾的时代。我这儿也有一个数据,截止前几天的数据,IPO发行募资金额5400亿,一天募集4亿之多,这是非常庞大的体量。我先提一个IPO保荐项目质量控制的问题,包括保监会今年对保荐人培训都会提到质保和流程的监管,这块先听一下何总的意见。

  何宽华:我们做保荐代表人质量控制要控制到什么程度,我们把优质的公司送到资本市场,把质地不佳的挡在门外,这是我们做质量控制的目的。资本市场中投行是一个很追求的环节,投行质量控制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作为保荐机构责任是很大的,中国证监会从04年开始实施保荐制度,把有些责任落实到个人,我觉得这个机制是非常好的。过去所出现的极端情况无处不在,现在是不是没有了?我们看到有些地方保荐机构可能会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我们要客观评论,这里边有很多东西要客观分析。

  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也提高了,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看到资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媒体的水平也提高了。保荐机构作为联系各方的纽带,这中间我们的责任和压力确实增大。

  从机构上讲谈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很好的内控制度,从制度上一线业务人员有很好的保障机制,主观意识上规避道德风险,不要把所有的责任和事情都掌握在一线人员上面,一定要有监控机制。二、尽可能规避投机心理,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程序上看出问题的事情不要带着投机心理把企业报上去。从执业者的情况来看,在我们内核环节也会否掉一些项目,否掉一些项目从内部外部对我们也面临一些压力,从内部来讲我们自己投入一些资源,从外部来讲有来自于客户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机构怎么应对这个事情,确实是考虑机构执业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提高执业的水平,保荐机构和保荐人面临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新生事物我们不一定完全吃得透,做尽职调查等方面存在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一是要加强学习,用于接触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的东西,把我们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做到团队共享,我们很重视对团队的培训。另外我们还准备建立内部知识共享的平台,我们叫知识管理平台,对新的东西我们有很好的交流机制。二是对政策的把握方面,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形势会提出政策上的导向,我们要去吃透。

  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上自己要有很好的责任心;二是内部机制,从个人的素质方面要练内功,把这一块提升起来。

  汪江涛:何总刚才提到一个词是保荐代表人的能力,我知道广发好像也送保荐代表人去加拿大培训,不知道现在这项工作是否还在进行?

  何宽华:我们每年会组织一个班送到加拿大学习,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包括证券高级领导人培训班,我们还会选送一些优秀人才参与学习,我们公司在培训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汪江涛:何总刚才讲到几个词,包括社会责任、道德风险、诚信、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是蛮重要的。国信的胡博士是法律博士,国信今年在IPO保荐数量上是首位,胡博士在这方面肯定很有发言权,请胡博士。

  胡华勇:刚才谈到风险控制的问题,刚才何总谈的非常全面了,风险意识要深入人心。从具体操作上讲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的完善;二是程序需要清晰;三是纪律要严明。只要做到这三点,在现在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下大部分风险能过滤出来。事实上,从04年中小板成立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提升,而且证券公司最近几年市场制度变化最大,也是在目前市场形势变化最大的情况下,投行业能够承受这种市场压力、经受住市场变革,应当也是承担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创新,目前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比较完善,并且不断提升。

  汪江涛:我们知道光大证券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王金明王总自己亲自做很多的项目,请您谈一谈在质量控制这一块有什么心得?

  王金明:现在券商的格局是前台众多,只有一个后台,一个后台面对十几二十个前面,众多的项目必须要有经验到位的问题。如何管控好后台,从一个项目的立项包括内核、包括审核阶段,后台的作用非常重要。二、对于一个部门来讲如何管控一个项目存在的风险,除了项目保荐代表人以外,在项目支持、风险上如何把握。三、选择负责任的保荐代表人,杜绝只签字不负责任的保荐代表人。

  如何杜绝重大风险?证监会对保荐代表人的要求,保荐人要去核查,赋予了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这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一定要重视材料的制作,对供应商客户、销售商客户、对专利、对公司历史沿革的关联方进行调查,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调查。

  汪江涛:保荐代表人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如何进行合理的外部调查,这是非常考验券商综合能力的。今年国金证券的投行异军突起,张总自己本身做很多项目,请张总谈谈自己在投行这方面的心得。

  张玉忠:前面各位老总演讲非常的好,国金证券的投行关于风险控制这块可以说是年年讲、月月讲甚至是天天讲,贯穿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在项目承揽阶段一直是宁缺毋滥。最近团队发行的项目越来越多,可能有些项目在投资角度发行的也还不错,但在没有明确的答案之前不建议跟这些企业签协议,有可能因此被迫放弃这个项目。国金团队的内核相当严格,一般内核过会率不到一半。除此之外,项目在年底对全年项目进行总结汇总时奖罚制度非常严厉,比如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去年有一个项目没有过会,他同时还做了三四项表现的不错,他的绩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国金证券团队近两年的过会率百分之百,最近证监会对我们公司进行检查,检查我们保代的方面都非常满意。

  汪江涛:张总刚才说内核过会率不到一半,不知道过去这个比例是多少?

  张玉忠:这是阶段性的,有一段时间项目比较多,国金证券这个团队组建时间并不是很长,跟在座几位老总和业内同行来说是比较迟的,早期有些良莠不齐的项目都上来了。但把关上来以后,各个项目自己内部把关也相对比较严格了,目前是正常的水平。

  汪江涛:一级市场是价值发现然后财富放大的市场,财富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各位投行的领军人物在IPO项目保荐价格发现上有什么心得,结合经典案例来讲一讲。先请胡博士。

  胡华勇:我觉得跟中国的经济背景和流动性相关,不是一个企业能左右的问题,还有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是目前从资本市场来讲。中国还有很多个与资本市场类似的安排,所以引导社会大量资源进入这个市场。只谈这一点。

  汪江涛:是不是资本市场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价值的一个平台?

  胡华勇:两方面,一个是供给方面,另外一个是需求方面,作为一个社会有很多机制和制度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比如说宏观市场也是一个制度机制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在大的方面跟这个是一样的,但资本市场是目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资本最优配置,所以个人价值能够在目前阶段体现的比较充分,所以引导很多资源到这个市场去。

  汪江涛:谢谢胡博士。下面请朱总结合一个例子来讲一讲,我们知道广发刚做的一个项目发行价过百、发行PE过百,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个?它的价值确实有那么高吗?

  朱项平:现在发行的价格是在询价的基础深定出来的,监管部门中间没有太多影响,像我们发行的一只股票价格是110块钱、市盈率115倍,另外两个都是30倍的市盈率。我们发的市盈率比较高的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四季度发行的,现在的中小板、创业板是优中选优的企业,我们公布的市盈率是115倍,但按2011年的市盈率计算就是30多倍,那就是很合理的估值了,所以机构询价报价的时候不止是参照了2009年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参照了2010年、2011年的比例,更多注重企业的成长性。今年所有发行市盈率高的企业都有这个特点,一是这个企业绝对属于朝阳产业,整个企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大,像这个企业是做保健品的,去路演的时候很多基金经理很认同,大家知道在美国那种保健品是一把一把吃的,每次吃就是吃一大把,五六种放在一起。现在亚健康非常严重,大家知道保健品的需求量非常大。

  第二是在行业的定位,都是属于行业的龙头,在内资品牌里它是属于做的最好的。

  第三是成长性非常好。

  第四是有好的团队。

  正是因为有个好的行业、好的成长性、好的团队,所以大家给出比较高的PE.

  发完之后我们发现高市盈率的股票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但我们30倍市盈率的股票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汪江涛:您提到机构询价的概念,有500多家询价机构去询价,为了得到配售的话会拼命提高价格,对询价机构无序报价您是怎么看的?

  朱项平:整体来说所有报价是正态分布,有80%以上的报价是集中在发行价格上行区间里,有少量可能是低于发行价或高于发行价的,最高的和最低的差40多块钱的差异,大部分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不排除个别情况。

  汪江涛:王总对于发行三高现象是怎么看的?

  王金明:我觉得造成这个情况不能说是发行的问题,可能是货币政策包括供求关系、汇率问题,可能都有原因,对这个问题我不想说太多了。就你刚才提到的保荐机构应该怎样发现它的价值谈一下,一个企业最终的发行价格牵扯到几个方面,一个是保荐机构,保荐机构包括保荐代表人、投行、研究所,发行溢价的过程对于发行人来讲在过会的时候不可能讲这些,他全部的精力是放在过会上,一旦过会以后老板的目标马上转到价格,价格越高越好。他参考两个目标,一是前段时间发行的是多少钱,二是同行业或同一个地区发行的是多少钱。

  对于保荐机构来讲是理性的,首先在定价的时候要由本公司研究所出具报告,这个报告应该基本决定企业的发行价格,这是最基础的,机构询价是以这本报告为基础的询价,这本报告的产生应该是由投行和研究所调查共同成立的,这对价格发行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光大证券来说,从初审费开始就要计入,因为一个企业从过会、发行到询价开始周期很短,没有太多精力对企业做深入的了解,不可能挖掘出很多的价值,所以对相关行业我们要及早的介入,保证研究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完成。研究报告出来之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过会的时候有很多子行业,这对分析员造成一定难度,就看定价引导最终怎么判断企业的价值。二是询价,询价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有自己的方法,通过路演来发现企业的价值,路演如何能够迅速与研究员达成投资的共识。一个企业能不能发一个好的价值,作为保荐代表人有发行时机选择的问题,行业周期是处于什么阶段,这个企业本身的发展在最近三年处于什么阶段,而且一个企业上市的时候可能研发时市场比较大,有的企业已经完成这个阶段正是成长性最好的时候,各个阶段企业的发行情况要充分考虑。

  汪江涛:刚才王总提到子行业的龙头,因为现在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新兴一些公司的新模式带来价值估值的门槛比较难以定价。您还讲到对于好的保荐代表人来说,发行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在行业周期上升期发行是很好的选择。讲到三高、讲到价格发掘,张总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张玉忠:我们公司项目过会以后主要由资本部门的同事接手,国金对整个企业的定价一直是很强调的。另外国金证券的研究所实力比较强大。我们今年这么多项目,基本上就是在我们投价报告定价上限的基础之上再加20%左右。

  汪江涛:你们给出参考区间的上限不超过20%是吧?

  张玉忠:就是询价下来的结果,投资机构报价跟我们出的投研报告价格的上限,有些个别报价是比较离谱的,不是常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像今年三高的状况下投行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

  汪江涛:科伦是什么情况?

  张玉忠:我们公司做这个的时间比较长,150、160块钱的价格,最近我注意到研究研究报告说它值200块,这属于股评相关的内容了。从投行角度来说,当时报一家企业的时候,它的规模肯定比现在小得多,我们报到会里以后恰好遇到暂停发行,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之前做这个项目时确实是看好它所处的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坚信随着时间的延长企业价值一定会越来越得到体现。事实也是这样,在上市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延长它的规模急剧增长,而且上市以后它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国金团队在选择项目时,某种意义上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

  汪江涛:万全智策在一级市场是非常出色的,你们作为听证机构对发行价是什么样的看法?

  崔红:因为我们公司在IPO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较大,除了国金以外,跟在座的各位老总都配合过,券商不同的风格与最后发行结果有一定因果,跟保荐人的勤勉尽责、对公司的研判,如果公司存在原罪的话就不断考验投行人员的智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有密切关系的。当公司过会以后又挑战券商资本市场运作的智慧,我能够感受到研究员对于企业的研判、对企业的价值发现和对企业的调研是非常深入而专业的,这方面我们也获益匪浅。我们资本市场部有相关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与众多方面形成沟通,最终形成了这个价格,还是反映了公司真正的价格。不管是多少倍市盈率都凝结了投研人员在价值发现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汪江涛:讲到投行的时候,除了讲到保荐时间还有定价、发行和公司基本面等等,讲到这里大家都很关注超募现象,理财周报特别为这个现象做过一些探讨,超募现象普遍存在,投行做材料时与公司沟通超募时是怎样的规划?

  何宽华:首先超募是超出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所设定的募集资金的投向,超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是来自于市场目前的环境。目前,从投行来讲从几方面着眼。一、企业准备上市计划以后,尽可能让企业多准备一些项目,做出充分的预估,比如上市前就能够把募集资金的投向都准备好也很难达到,因为市场给投资人的热情太高了,最后很大一部分超出在招股说明书里预先设定的目标。从投行角度,在拿到钱之后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来做,交易所和证监会对募集资金的管理都出台严格规定,我们严格执行规定。我们只能提醒上市公司把这个钱用好,尽快做出规划,不要辜负投资者对你的热情和偏爱。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最担心的不是他没把钱很快的用出去,我们担心的是他把这个钱用到不该用的地方,甚至有些恶劣行为把钱套出去了,我们最担心这个事,我们也会定期去企业检查资金的流向,定期沟通,主要是防范风险。整个市场要有比较平和的心态看这个事情。大家愿意把钱交给这个企业说明对这个企业是有信赖的,而且配置效率是高的,而且大家不要逼着企业把钱用出去,如果给他太大的压力,那么他在太大压力之下可能发生经营决策的偏差和错误,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对我们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希望企业做好规划,二是作为保荐机构我们要把这个钱看好,如果有不当的行为我们该报告的报告,该制止的要制止。

  汪江涛:谢谢何总,何总讲到保荐机构要定期检查,讲到保代的持续督导作用。我们之前也发现了很多项目叫只荐不保,后续上市以后保荐机构的作用在哪里,这方面我想听听胡博士的高见。

  胡华勇:也不算是高见,我非常赞同刚才何总的观点,关于募集资金的关注和规划运作,现在证监会的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对保荐代表人的职责要求比较细。国信的做法,一是在保荐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做了详细规定,譬如我们要求每个月与企业具体沟通一次,企业每个月将经营情况签署以后报告给保荐代表人。二是要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参加董事会。三是我们有专门的岗位,对所有处于保荐阶段的项目都有日常监控,每个星期有信息发布,目前处于什么动态,也是一个督导和提醒。整体上讲,目前保荐代表人责任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对企业情况及时了解,对风险及时警醒,对下一步的拉动起到促进作用。

  汪江涛:谢谢胡博士。听听王总的看法?

  王金明:大概有几个方面:第一,在利益驱动上希望对老客户的再融资有要求。第二,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要求,必须要提供每月每季度该提供的东西,因为有的保单可能在IPO几个月之后忘记了督导,这也是很可能的。第三,很多有些事情不完全是保荐机构的反馈,可能会专门交给交易所。第四、保荐代表人在督导过程中跟企业沟通清楚,什么样的事情要跟保荐代表人说企业要很清楚。大致就是这些。

  汪江涛:谈到IPO的时候还有一块是再融资市场,年底证监会对于增发的审批加快了很多,再融资这一块各位投资银行的老总们是怎么考虑的,实际上再融资这块的周期更短一点,IPO的时间更长,这方面先请国金的张总谈一下。

  张玉忠:今年国金完成大量IPO的同时也介入了很多企业的再融资,再融资企业大部分来源于我们公司之前所做的IPO项目,这也是我们公司团队和领导所强调的。IPO以后除了贯彻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外,我们要求原来的项目组里至少有一两个人持续跟踪,不仅仅是配合,包括企业后续的再融资、资本运作等等,像华发股份多少年了一直都是我们团队做的,在投行团队里倡导持续服务,杜绝刚才说的只荐不保,我们努力希望做到又荐又保。具体到再融资周期的问题,从时间周期来看一般的再融资项目会比较快,不排除有些保代成员喜欢再融资,因为短平快。但没有IPO客户基础的积累,再融资的后积薄发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国金团队希望在这两者之间做到平衡。

  汪江涛:我特别想请教胡博士一个问题,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很多投资人说看不懂,投行做这些项目时怎么样去发现的?很多都说自己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我们知道很多细分领域是很小的,但他是龙头,有什么意义?

  胡华勇:创业板开了以后,行业种类、企业分类越来越多了,对投行业务的挑战越来越大,但作为投行来讲就是把企业的信息传达给投资人,投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信息传导。怎么做好信息传导呢?一、对企业要有深入了解,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刚才提到七个新兴产业,每个产业差异很大,但真正一个好企业和行业的要素基本是差不多的,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投行人员会针对这些基本要素和对企业的理解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清单,详细了解每一个情况。二、根据发行制度的要求对信息过滤,符合上报条件、符合投资条件的再次体检、再次反映,再次在招股说明书里报告。三、根据对企业的核查和判断形成关于企业的专业意见。四、在整个发行阶段通过路演、通过中介机构包括与中小投资者的接触把信息及时快速传达出去。通过四方面的动作投行起到把信息学习、提炼、汇总同时快速传递给市场的作用,帮助企业对市场价值形成判断。

  汪江涛:接下来这个问题想问一下王总和何总,你们能不能给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我们判断企业成长性的时候,根据内部的过会要求要达到什么指标或者创业板公司的毛利率要达到多少、运营利润率要达到多少?这些有什么硬性的指标?

  王金明:你是说创业板吗?

  汪江涛:创业板和中小板,特别是谈一下创业板。

  王金明:我们统计了过会企业的情况,包括中小板里大致净利润区间、收入区间,中小板企业里大概在3000万左右,这个数据说明了并不像市场上说的那样税后率达不到5000万就不要到中小板来,应该要看企业的能力。我认为你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上创造板、什么样的企业上中小板?创业板和中小板最大的区别,创业板的成长要求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所以我认为排除餐饮、国家限制、传统行业不要到创业板以外,如果一个企业的成长性勉强在30%左右不要去创业板。

  回答你刚才提的具体指标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创业板企业,如果你想保持非常好的成长性不低于30%,我的感觉至少25%以上,很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我们公司也有推荐的,都问到一个问题,说只有15%-17%怎么证明你是一个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我认为税后利润不应该对创业板企业做要求,关键在成长性,我觉得创业板成长性胜过一切,而不是求绝对值。

  汪江涛:谢谢王总,何总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

  何宽华:非常同意王总的观点,不能引进绝对值看一个东西,我们更重要的是看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我们从几个方面考察:一、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是不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这个行业是不是适应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发展,首先要从行业属性考察。二、每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在每一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成长性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中上期的企业,有些是上规模的企业,根据企业本身的特性和行业特性判断去哪一个板块,首先要做这样的分析。三、我们要看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对企业管理团队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个管理团队是值得信赖的,然后是比较好交流、沟通的,另外能够体现出好的经营思路、好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四、产品在市场上被认同的程度、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这些东西我们都要去考察,全面从内部和外部因素考察之后才做出是否推荐这个企业是否上市的判断,还是从这方面着眼。具体指标上还是法规的两个办法,根据规定的条件,在条件之上我们有自由裁量的空间。

  汪江涛:王总说到两个板的时候我想到一个事情,我们推荐一些企业上市的时候是怎么跟他们沟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条件,达到创业板的条件不是太难,怎么选择在哪个市场上市?

  朱项平:会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来分析,根据每个企业发展的阶段进行判断。截止目前,事实上上创业板公司的要求某种意义上比中小板的要求还高,所以我们会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包括监管部门职责的监管理念来分析,是一个综合的指标。

  汪江涛:今年年初媒体热议保荐加直投,这种现象在国外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国内大家认为实际上应该分开操作,对这点你怎么理解的呢?

  胡华勇:第一个观点,目前中国的投行竞争力属于快速提升的阶段;第二个观点,以保荐承销业务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是我们发展的必然,是市场必然的需求。第三个观点,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投行参与了这个市场就要不断创新,我们对任何有创造价值的地方都要给予支持。

  何宽华:保荐加直投这件事,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为了赚取超额收益,应该摒弃这种思维。直投选择一个项目时要求的标准比投行要高,更导致我们的投行以及投资人对这个项目更有信心。我们要看到直投投进去之后可能有些企业面临着出现一些问题,大家会质疑是不是直投投进去之后就不顾这个事情了,影响了独立性,作为我们来讲在决策上是相对独立的,我们更看重长期的利益,并不是追求单个案例的利益最大化,对我们长远是有影响的。如果有直投进去,我们看看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看看是否符合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汪江涛:王总,关于PE入股的问题您怎么看?

  王金明:证监会目前监管的不是PE不能入股的问题,他监管的是关联性的问题,你的这个PE是不是有特殊的关系,然后用一种最近的时间获得了最高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和直投是一样的,保荐加直投模式,保荐机构和直投公司同一家也依然是关联方的投入。对于PE的问题,我前两天看到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阶层加大征收力度,对低收入阶层要降低,对于一般保证人走的税是45%,将45%都交税他觉得非常高了,而我们的私营业主经营很大的企业,那天我见了一个温州的董事长,他说今年交的所得税是最高的,交了50万的所得税。我觉得PE问题、直投问题应该用一个市场态度去看,第一是它是市场的产物,第二是应该规范引导,而不是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别人摇旗呐喊。当然如果有违法违规行为,如果有不公允的问题,是要按照法律方式处理的。

  汪江涛:国金的张总对PE腐败是怎么看的?

  张玉忠:首先有制度方面的严格要求,再就是取决于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对这个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汪江涛:请朱总预测一下明年投行市场的变化。

  朱项平:对2010年发行制度改革主要的理解,因为我们今年已经改过了,一是保荐机构推荐,二是推荐机构询价,未来几年改革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我们推荐的询价机构会越来越多,甚至以后所有的询价机构都可以由保荐机构来选择,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荐的询价对象会增加,这对询价的市场化或者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来。

  汪江涛:今年是投行井喷的一年,这种情况下面明年会不会继续延续,对明年的投行市场各位是怎么看的?

  何宽华:我初步判断,投行市场是一个相对的高点,现在中国经济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状况,优秀的企业层出不穷,三十年来看确实发展非常快,优秀企业存在是投行存在的基石。对投行市场来讲受到熊市的影响非常大。从这两点来分析,明年对投行市场还是比较好的年景,我们对这一块的形势也会充满期待,我们自己也会做好准备,团队建设、制度建设方面都会做出比较积极的贡献。

  汪江涛:胡总刚才讲到一级市场发行规模非常大,对二级市场不会造成影响,我认同这一点,大家知道前两天中国的创业板指数创下新高1240点,中小板指数创了2004年办以来的新高7886点,最近市场的波动并不影响整个市场的表现。

  张玉忠:我们自己要不断进步,随时应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

  王金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盈利模式,国际投行比较多元,而我们的投行比较单一,他们是多条战线,我们是单一单边市场,这是我们的弱点。对于明年的市场,中国的市场一直以来是证监会说停就停、证监会说开就开,2010年终于摆脱了证监会行政化的指导,以后无论涨跌发行市场不会再用以前的方式,再加上明年资金依然很富裕,但存款比率上调,银行贷款收紧,站在这两个角度我认为明年应该加速融资。这是我的个人判断。

  汪江涛:朱总在这一块有什么见解?

  朱项平:我们一线的重点是怎么抢项目、做项目,怎么通过发审会的审核。现在随着券商有配售权了我们的定价就放开了,客户选择哪一个券商要看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关键是这两个方面。

  汪江涛:崔总怎么看?

  崔红:我们是这个领域里的一个专业细分,我们的力量很微小,刚才诸位对明年的形势做了预判,我很认同这个预判,作为一个行业细分的代表我相信我们也伴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延展我们的业务、精耕我们的业务,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规范的过程中尽我们自己的职责,来为券商、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汪江涛: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请各位嘉宾入座!到此为止,我们历时四个小时的论坛就圆满结束了,十一位在资管和投行界的领袖人物,通过他们的智慧碰撞给我们带来了火花四射和精彩纷呈的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我们看到券商在资本市场中不断谋求改变的态度,也看到了在资本市场里后积薄发的势头,更看见了投行与沸腾的资本市场一起翩翩起舞的身姿。非常感谢大家的真实,感谢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绿意昂然的深圳,来到我们的峰会现场,感谢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今天的峰会部分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东方财富网)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网转载文章完全是为了内部学习、研究之非商业目的,若是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 service@execunet.cn 或致电 010-85885475 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主题:
内容: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登录名: 密码:   个人 企业
发帖须知: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二、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四、您在本站发表的言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五、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金融投资行业相关资讯
更多>> 
金融投资行业焦点企业对话
更多>> 
金融投资行业相关职位
更多>> 
金融投资行业相关企业
十大猎头公司推荐金领职位
关于我们 | 招聘猎头 | 猎头 | 自助猎头 | 悬赏招聘 |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 年度最佳雇主评选 | 会员登录 | 企业 | 职位 |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搜索 | 猎头招聘 | 猎头公司 |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沙龙活动 | 资讯 | 刊例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版权所有  猎头服务热线:010-85885475 E-MAIL:club@execunet.cn
京ICP备0502590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605号
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猎头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