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金令牌首页 金令牌猎头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最佳雇主评选 加入俱乐部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会员区   薪酬调查报告登录  
Rss订阅
医药医疗猎头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公司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首页 >> 经理人资讯 >> 医药医疗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上药起航 启动三大核心基地建设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班长v微博   微信:AirPnP   2009/11/30
猎头职位搜索
猎头|自助猎头
兼职|推荐人才
10月15日,沪上举行新闻发布会,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向在座媒体公布了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医药业务重大资产重组的方案。

在重组方案中,上海医药将被保留,并通过吸收合并、购买资产等方式打造“新上药”,而 上实医药、 中西药业将退市。未来成立的“新上药”中,将囊括此前上药集团和上实集团旗下核心医药资产,成为上海国资旗下医药产业的唯一的上市平台。

著名猎头机构推荐金领职位
金令牌搜索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社区 会员
生物工程新药研发与临床转化 A轮--人力资源总监 50-80万北京
首席科学家/CSO--IVD行业-癌症/基因诊断100-150万北京 上海
销售VP断试剂行业IVD -PRE-IPO 体外诊80-120万 北京 西安
IVD-POCT宏基因组病原微生物检测(mNGS) 诊断试剂 临床试验总监 50-80万北京 上海
医疗器械-QA质量部--CE认证工程师25-30万北京 河北
知名大型健康产业集团总部投资总监60-80万北京 上海
知名生物工程公司-动物疫苗研发总监40-50北京 上海
化药上市公司-总经理-研发方向-博士/博士后500-600万北京 上海

一家年收入预计超过300亿元的医药豪门渐渐浮出,仅次于国药集团。

“重组后的‘新上药’,目标就是要做行业龙头。”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上海国资》表示。

三国鼎立

随着新上药集团的初具规模,另一艘医药系巨舰也正在乘风破浪中。 

9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简称国药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 

此前,国药集团主要优势集中在医药流通领域,但苦于在生物制药领域一直没有话语权。

“和中生集团重组后,将弥补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加强工业板块的实力。”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表示。中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也是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中国90%的疫苗生产计划出自于此,此番重组,对于国药系来说可谓如虎添翼。

此外,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分销商,拥有中国内地最大的医药分销网络。截至到2008年,国药控股在中国内地医药分销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0.8%。

9月23日,国药控股正式挂牌香港联交所,并在国际发行及香港公开发行中取得佳绩。据有关数据显示,国药控股国际发行及香港公开发行分别录得69倍及569倍的超额认购,引入了9名实力雄厚的基础投资者。

在纳入中生集团、成功登陆H股之后,国药集团整合链条不断延长,整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简称上海医工院)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其央企医药整合平台的地位也越来越巩固。

10月16日,国药集团一高层领导对外透露:“国药集团与上海医工院的联合重组,快的话年底前国务院国资委就会定下来。”而其麾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现代医药或将受益。如果以上重组顺利完成,新国药系将拥有4家上市公司,这也将给以上公司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国字号”的医药龙头中,与上药系、国药系形成三强鼎立格局的,还有一家是以三九集团为医药业务主平台的华润系。华润医药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另一手牌。华润在重组央企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医药资源的基础上,成长为大型药品制造和分销企业。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270亿元,旗下拥有北京医药、三九医药、华润东阿阿胶等知名医药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 双鹤药业、 万东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医药产业与消费品、电力、地产并列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

上投摩根分析人士曾分析,华润已经在医药板块占据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场,区域布局相对成型。

然而,由于重组华源集团、三九集团步伐迟缓,华润深受拖累,其并购重组和资本运作,均远落后于国药集团和上药集团。

接近华润集团的人士透露,随着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上药集团顺利重组,华润也在加快对外并购重组步伐,“过一阶段可能会有大的并购重组举措。”

该人士表示,此项并购正在洽谈中,目前华润方面还未透露并购对象为谁。

不过,目前来看,可供华润并购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已经不多了,央企方面仅剩上海医工院和通用技术集团的中国医药和天方集团,但是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已成定局,或许通用技术可以作为突破口,但是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敲定国药集团作为央企医药平台,华润的机会不会太大。

华润并购可供选择的对象,只能是地方国资药企,无论规模和效益都不及旗下的北药和三九医药,而其快速追赶国药集团和新上药集团,只能靠并购。

再来看新上药集团的竞争力。“医药流通领域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业内人士称。业内估算,新上药集团整合后总市值将达300亿元,是紧跟国药集团之后中国医药流通业的领导者。新上药集团重组,将决定占据上海50%市场份额和华东13%市场份额的上海医药前进的步伐,更左右着未来5到10年间医药行业竞争巨头三分天下的江山座次。猎头.这也将意味着,国药集团是否失去“江东”。

业界人士分析,从国药集团的实力来看,尽管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但想在医药流通领域切入华东,分食新上药的口下之粮,在公平市场上,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目前的医药行业格局是:未来几年中国医药产业将形成以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新上药集团为主的三足鼎立局面,未来国内的医药行业竞争,将会在这三者之间展开。

布局江东

“新上药”整合成“航母”,体现了其一举做大的决心。在做大之后,如何做强,则是不少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新上药”能否实现其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固然有诸多环节,更需要时间来证明,但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下是上实与上药两大集团这段时间初步整合后,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而赢取市场的一则实例,从这一侧面,似可瞥见其走向成功的端倪。

11月12日,上海医药一举签下了向上海金山区卫生局系统提供基本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合作协议,金山区将原属于上海市150种乡村卫生医疗机构零差率品种药品,集中交由上海医药实施统一配送至区内各医疗机构。

事实上,采用这种被称之为“松江模式”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零差率药物购销模式,是上海医药“梅开二度”的杰作了。今年2月份,它首度在上海松江区尝试,根据松江方面开出的常用目录中435个规格的药品,上海医药将其中大部分集中了上实和上药旗下定点生产的品牌药品,直接统一配送到该区各医疗机构。

新医改方案实施后,为了让百姓吃得起药,基层医药市场中的流通环节必然受到压缩。对此,在上实和上药两大集团优势药品资源整合的背景下,上海医药迅速创造出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在渠道竞争中跑步抢位,以品牌影响力大、物流服务到位等要素,一举赢得了整个地区级别的“大客户订单”。

上药集团助理总裁葛剑秋对此认为,“松江模式”之所以成功,表面上看,是把握好了政府采购和品牌牵引的环节。但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从重点配置基本药物生产资源,到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再到资金环节重点落实定点厂家货款等,皆体现了上实和上药两大集团旗下强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制胜于区域性市场提供了根基。

吕明方向记者详述了重组后的“新上药”所具备的7大竞争优势:其一,拥有完整、均衡发展的医药全产业链;其二,实现品种丰富、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组合;其三,拥有区域优势显著、盈利能力强劲的分销及零售网络;其四,形成立足创新、多层次的药品研发体系;其五,确立长期稳定、互补共赢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其六,拥有最具发展潜力和政策优势的区位概念;其七,建立敬业、专业的人才资源队伍。

他同时表示,此次重组后,“新上药”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等多项财务指标都会有大幅提升,“新上药”将保持其研发和制造上产品门类齐全、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在分销与零售上继续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全国布局的步伐。

新上药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市场为逾6000家各种医药企业所瓜分,在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8%为医药企业,但上证50指数中竟然没有一家医药类公司。医药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已经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怪现状。

而这次为实现上海医药的重组,各方都做出了极大让步。以上药集团资产注入所获得的股权,其PE仅为16.07倍;而上海实业注入资产,其PE为14.12倍,对应不久前,国药控股赴港上市的50倍市盈率来说,各方都做出了巨大牺牲。上海市国资委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是,到2012年实现2000亿元产值,而上海医药将成为龙头,并贡献其中的500亿元。猎头公司.

重组前,上海医药为华东地区医药分销流通龙头,全年营收超过160亿元。而此次重组完成后,上海医药即未来的“新上药”将在整合集团医药流通资产同时,进一步整合上药集团和上实集团拥有的核心医药工业资产,成为华东地区集医药工业和商业流通于一体的大型医药公司。

上实集团副总裁兼上药集团副董事长杨锡生着重介绍了“新上药”今后在三大板块上的发展战略:

医药工业:战略目标是,原创新药及品牌仿制药并举,建设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并不断优化产品组合,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及盈利份额;

医药商业:战略目标是,强化区域优势,拓展全国市场,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整合及并购:战略目标是,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营运质量;依托资本市场,加强收购兼并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药集团总裁吴建文透露,将以本次重组为契机,启动以3大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调整计划,即以大浦东为制剂产业基地、奉贤为中药产业基地、星火为原料药产业基地,集中与集聚生产资源,发展聚焦产品;利用集团内产品批文转移的政策,推进普药品种生产的梯度转移,扩大普药规模,同时在外省市收购或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

他还表示,将工业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与分销渠道的扩张有机结合,形成工商一体协同发展的局面,扩大整体市场占有率,利用零售门店网络优势,提升新上药自有品牌非处方药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新上药”拥有药品生产批文超过3000个,在已经公布的307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中拥有198个,拥有独家品种156个,拥有“清凉油”、“六神丸”等中药保密品种8个,拥有“乳癖消胶囊”、“八宝丹”、“杏灵颗粒”等中药保护品种31个,拥有“信谊”、“雷氏”、“龙虎”、“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等驰名商标。新上药在中国医院终端拥有3800余家。

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1-6月上海医药备考合并的营业收入152.2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78亿元,每股收益0.44元,较重组前上海医药增幅分别达60.43%、1151.69%、257.54%。

重组完成后,“新上药”将拥有包括医药研发与制造、医药分销和医药零售在内的完备的医药产业链,医药工业和分销业的比例约为1:2。据透露,重组完成后,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整体销售收入将跃居全国前三甲之列。


三朝更替 新上药回归

伴随着“新上药”的起航,围绕上药集团背后的控股权纷争也尘埃落定

市场对“新上药”的重组,寄予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伴随着“新上药”的起航,围绕上药集团背后的控股权纷争也尘埃落定。

曾经的“华源时代”(2002-2006):削藩集权

曾几何时,上海医药工业的产值按照省级行政单位划分,排在全国第一位,而今跌落为全国第5位。上海市国资委对于旗下医药资产重组的希望可谓十分迫切。

上药集团的前身为1996年由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翻牌而来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当时只有华谊集团一个股东。2001年2月,为改变股本结构,上海市政府特意为其引入了上工投作为战略投资者,上药集团由此改制为股份公司。医药猎头.但这两大股东的背后,实质还是同一个出资人——上海市政府。

“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进一步实施产权的多元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因此,上海市政府重组上药的想法由来已久,曾先后谈过的企业不下6、7家,宝钢集团、云南红塔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哈药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皆赫然在列。

2002年8月8日,上海锦江小礼堂,中国华源集团正式接手上药40%股权。在当日的签约仪式上,华源与上药的联姻,被誉为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联合重组。

这次重组,是在上海市政府指导下按市场方式完成的,采取的方式是股权受让和增资结合。上药集团经审计后的资产约36.41亿元,股权受让价则按75%计算,华源集团从上海华谊和上海工投手中分别受让20%股权,占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出资11亿元人民币,成为上海医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控股上药。与此同时,为夯实上海医药的资本金,华源、华谊和工投3方面再按4:3:3的比例对上药集团进行增资,增资额达1.6667亿元。

当时选择华源,上海方面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对此颇具期待。

2002年年初,上药集团与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央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曾有接触。但上海市政府考虑了税收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后认为,与上药集团联姻的伙伴,注册地最好在上海

也有消息说,当初意欲参与重组的,有两家民企争夺者颇具实力,但毕竟医药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不同,上海方面更乐意让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进驻。而华源的第一大股东是财政部,并由中央工委直接领导。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对《上海国资》指出:当初让华源入主上海医药,上海方面的希冀是在体制、资金等方面借助华源的优势。

“华源有23家股东,股权很分散,第一大股东也不超过10%,在集团层面既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还有国务院外派的监事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而上药集团只有两个股东,以前什么事都是由上面定。”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当时上海对医药行业爱莫能助的另一个问题是资金。此前上药集团的实质股东就是市政府本身,而在国资有退有进的大势之下,再由政府增加对医药行业投入,显然是不可行的。“华谊当时业务重点已转向化工领域。当时仅在上海化工区的总投资就将超过200亿元,哪里再来资金投到上药去?”一位知情者对《上海国资》分析道。医疗猎头.

反复权衡后,上海选择了华源。华源入主上药后,麦肯锡亦应邀进入上药进行诊断,得出的一大结论就是:改变上药集团的母子公司体制。

当时的上药集团,母公司之下最深的跨度有7层子公司,子公司层层设障,集团母公司的管控职能几乎形同虚设。

对此,当时的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有个形象的说法,“上药有大大小小几百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就是一个诸侯,一个董事会就是一道屏障,子公司创造的利润只是在纸面上属于母公司的,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只是因为某一层子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当年不分红,母公司就拿不到这份利润。所以国有企业的很多母公司是完全空心化的。” 

在麦肯锡的推动下,华源通过对上药子公司的“削藩”来解决母公司空心化问题。3年间,上药裁撤了198家法人,留下的子公司合并为5大事业部。

这些举措,直接有力推动了上药“瘦身”,关闭、出让、剥离了上药原来的兽药、农药、制药器械业务,“人药”领域里分散的5000余种产品得以收缩聚焦于26类领域。

这些举动,对于上药集团利润水平的提升相当明显。据周玉成透露,华源进入上药集团的2002年,上药集团的净利润即以1.5亿人民币达到了其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则翻番达到3.26亿,2004年增长至5.05亿,同比增长56.8%。那几年,受药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行业增长率虽明显放缓,但上药集团每年的利润增长都约在50%以上。

失意的“华润时期”(2006-2008):收购未果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肯尼迪说,“帝国的兴旺,源于不断的侵略和扩张;帝国的削弱,源于无休止的侵略和扩张。”此话形容华源相当贴切。周玉成对于华源的整合,他曾总结说,“重并购,轻重组;重数量,轻质量;重进,轻退。”

由于周玉成的步伐迈得太快了,貌似强大的华源集团“有并购无重组”,仅以区区数亿元资本金为基础,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不断曝出资金危机。

2006年春,负债率达80%的华源集团在资金链断裂后,由华润操刀重组。

事实上,华源危机爆发前夜,周玉成曾冀望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换股,“归顺”上海市国资委,同时增持上药集团(从40%到70%),做实医药平台,以求“突围”。这种想法甚至已得到上海市国资委的支持,但最终被国务院国资委否定。

2005年9月,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通过全球招聘任命的央企总经理,时年44岁的张杰成为华源总裁。事实上,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张杰正是带着“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使命来到华源的,但此时亦无法力挽狂澜。

华源危机全面爆发后,华润进入华源调研。重组方案是,华润集团与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鼎晖投资分别出资50亿元、20亿元,在重组后的新华源集团占70%和30%的持股比例。

在得到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后,2006年2月16日,华源召开董事会讨论重组方案。与此同时,新的“重组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国资委对华润提出两点要求:提升纺织产业;打造央企医药平台。

此后,时任华润总经理的宋林多次到华源调研、研究重组方案。按照资产整合思路,华源集团除了保留纺织、医药类两大资产外,其他资产将全部出售。

对于华源南北两大医药平台,华润从一开始,就有志在必得的决心。然而,上药集团这个华源的医药平台并不太平。2002年,华源在收购上药集团时,由于资金紧张,11亿元的收购款只付了3亿元。由于尾款逾期未付,华源持有的上药集团股权被冻结。

华润接管华源后,一直希望促成上海方面解冻上药集团股权。2006年6月初,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的陈新华抵沪,与华源集团以及上海医药集团管理层进行了座谈。

2007年8月初,华润集团曾与上海市国资委进行协商,明确提出进一步增持上海医药集团,由华润向其派遣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但是上海方面希望华润先还清此前华源拖欠上海方面的款项再谈增持。

此后,华润与上海方面达成协议,债权银行先行解冻华源持有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股权,然后华润偿还华源拖欠的8亿元收购款。医药猎头公司.但华润拿到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控股权后,此事却发生了变故,致华润方面并未履行。此外,在国内其他药企年报飘红的时候,2008年4月8日,上药公布的2007年报中,其净利润却比2006年下降了3.54%。这份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的年报,不仅让上海医药与长富药业的矛盾大白天下,同时引发了双方背后大股东的意见分歧。 

“他们不顾股东利益,财务操作违规计提,都瞒着我们,我们已经向上市公司监管机构打了两次报告,证监会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曾有上海医药的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

上海医药在年报中指出,长富药业的连续恶意计提,是受其控股股东的要求进行的。而在此之前,华源长富药业已经并入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医药集团,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上海医药大股东为上药,华润通过重组华源集团从而持有上药40%的股权,但另外60%实际为上海市国资委所控制。华润虽然名义上是上药的大股东,但是牵涉到控股权问题,这样上海医药与长富药业的矛盾,则上升为股东之间的矛盾。

当然,在华源重组之际,上海还有自己的考虑:在最新的产业规划中,上海市已经将医药产业规划为支柱产业之一,而上药集团作为上海市最大的国有医药集团,上海对其有新的战略考量。

于是,当年华润集团接手华源时,希冀将包括上海医药在内的多家医药上市公司作为基础打造新的央企医药产业平台的目标,也越行越远。

全新的“上实王朝”(2008-    ):龙头梦想

2008年7月2日,上海医药、中西药业发布公告,称两公司控股股东——上药集团于日前接到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下发的一纸“批复”,决定将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分别持有的上药集团各3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实集团)。至此,上实集团将持有上药集团60%的股份,成为新的控股股东。 

从表面上看来,这一股权变动只是上海市国资委把上药集团的股权在旗下的国有独资公司间“倒了一下手”,但其背后的意图十分明显,即依托上实集团旗下的上实医药来整合上海的医药产业。猎头网.

2009年10月15日,在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三家上市公司停牌80个交易日之后,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医药业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以上海医药为平台,整合吸收合并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两家上市公司,以及上药集团大部分医药资产和上实控股所有医药资产。

此次资产重组包括3项交易,即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上海医药向上药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上海医药向上海上实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上实控股购买医药资产。

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的交易完成后,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上海医药作为此次交易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将承继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的所有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权利与义务。

对于放弃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的“壳”资源,上实高层认为,一是加快“新上药”资产整合速度,引入第三方投资者会导致整合难度更高,等“壳”资源转让更加遥遥无期。二是经过调查发现股东基本偏好医药股,引入第三方投资者,不能确保流通股东的利益。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透露,为了推动本次重组顺利进行,上药集团和上实控股在向“新上药”出售资产时,均依据较低的市盈率定价,这显示了上药和上实两集团对于“新上药”的支持。

上海医药曾经是全国医药龙头的老大,现在排名只在第5位以后,现在我们的方向就是做医药行业老大。”吕明方毫不掩饰重整上海医药产业的雄心。重组完成后,“新上药”将不折不扣成为一个医药行业的巨无霸,总市值将超过220亿元,成为A股市值、销售额、盈利能力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不过,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医药资产重组完成后,新上药集团面前仍有一块绊脚石,这就是华润集团持有的40%股权。目前该部分股权被司法冻结。

该部分股权不最终解决,仍然会阻碍新上药集团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华润集团退出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知情人士透露,华润已与上海市国资委达成协议,华润支持上药集团的重组,其持有的40%股权将通过司法拍卖解决。

“新上药”正朝着重整辉煌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来源:上海国资 作者:秦颖)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网转载文章完全是为了内部学习、研究之非商业目的,若是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 service@execunet.cn 或致电 010-85885475 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主题:
内容: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登录名: 密码:   个人 企业
发帖须知: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二、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四、您在本站发表的言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五、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医药医疗行业相关资讯
更多>> 
医药医疗行业焦点企业对话
更多>> 
医药医疗行业相关职位
更多>> 
医药医疗行业相关企业
十大猎头公司推荐金领职位
关于我们 | 招聘猎头 | 猎头 | 自助猎头 | 悬赏招聘 |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 年度最佳雇主评选 | 会员登录 | 企业 | 职位 |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搜索 | 猎头招聘 | 猎头公司 |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沙龙活动 | 资讯 | 刊例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版权所有  猎头服务热线:010-85885475 E-MAIL:club@execunet.cn
京ICP备0502590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605号
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猎头顾问